重量训练你都会如何选择训练动作?若从「动作训练」的角度出发,依然有五花八门的动作可供选择,但如何聪明挑选训练动作,才能练得好、练得有效果,甚至是练得有效率?只要掌握下列介绍的三大原则,就可以为自己安排更有效率的训练内容,让你在相同的训练时间之内,尽可能达成最大的成果!

原则1.挑选「越多关节」参与的动作越好
当动作动用到越多的关节,则代表我们会同时动用到越多的肌肉群。以训练「效率」与「功能性」这两个诉求来说,训练的动作越多关节参与越好。
以「双脚蹲站」的动作为例,「深蹲」就是一个经典的多关节动作,蹲下再站起的过程,会动用到髋关节、膝关节、踝关节,代表我们会一起活用到大腿前侧的肌群、大腿后侧的肌群、臀肌,甚至因为牵动全身,核心肌群、上身肌群也要帮忙稳定出力。
然而,以下图这个腿伸(Leg extension)动作为例,坐在机台上将膝盖往前打直,来对抗小腿处的重量,过程中完全只用到膝关节而已,如此一来,只能单独刺激到大腿前侧的肌群,跟深蹲相比,较无效率。

因此,如果多练习多关节的深蹲动作,就能够在相同时间内,帮助你有效率地同时锻鍊多处肌群,也能更快地拥有精实的腿部线条。
更重要的是,多关节动作较具有「功能性」上的意义。真实世界裡,很少有只要坐着,单独膝盖打直的动作,绝大部分的动作都会牵涉多个关节的活动。因此多採用多关节动作,不但可以较有效率的锻鍊,也可以符合训练上,我们所强调的「功能性」原则。
原则2. 专注于训练「大肌群」小肌群自然跟上
当我们的动作模式要动用到大肌群时,小肌群一定会一起协同运用到。因此,以训练的「效率」来说,建议优先练习会训练到大肌群的动作。
大肌群:
通常越靠近身体主干的肌肉越大块,能产出的力量更大,就可以归类为「大肌群」。包括背部肌群、胸部肌群、臀部肌群、大腿肌群。
小肌群:
越远离身体主干的四肢肌群体积更小之外,能产生的力量也较小,包含上手臂肌群、小手臂肌群、肩膀肌群、小腿肌群皆为「小肌群」。
举例来说,许多人会在意「手臂肌群」要如何锻鍊?其实,手臂属于小肌群,并不需要刻意单独锻鍊,只要勤练推、拉的上半身动作模式,就会动用到许多大肌群,而属于小肌群的手臂肌肉,就会同时得到很好的锻鍊效果。以男生较喜欢追求的上手臂「二头肌」为例,如果只思考着如何将二头肌壮大,则很可能花过多时间练习「二头肌弯举」这个动作。这个动作会拿哑铃将手臂打直,再举着哑铃将手肘弯曲,反覆操作下来,的确可以良好刺激到手臂上方的二头肌群,但也仅限于此。

然而,以下图反手引体向上(Chin up)的动作为例,这个动作不但可以锻鍊到背肌这块大肌群,也因为同时会有手肘弯曲的动作,对于手臂的二头肌,也同时有很好的刺激效果。因此如果你时间有限,请不要花时间单独进行小肌群的训练,当你勤奋使用到大肌群(背肌)时,小肌群(手臂肌群)也会同时受到刺激。

倘若是训练时间非常充足的人,(例如一周可以训练4 ∼ 6 次,并且每次能够到1.5 小时以上的族群)才建议可以在进行完主要的动作训练之后,再单独针对这些小肌群,例如二头肌、三头肌、小腿肌进行训练。
多关节动作与单关节动作的差异
原则1和原则2这两者是相呼应的。多关节的动作较能同时训练到大、小肌群,而单关节的动作,则倾向于只刺激较小的肌群;在我们的例子当中,引体向上是属于多关节动作,会活用到肩关节与肘关节,可以同时练到背肌、二头肌、核心肌群,而二头肌弯举则完全是单关节动作,也就只练到二头肌效率较差。
原则3.多挑选「核心参与度」高的动作
核心肌群位于躯干中段的位置,连接了我们的四肢,帮助我们在做动作的时候保持平衡、稳定身体。在训练中,多选择「核心参与度高」的动作,除了大肌群、核心肌群都能一起训练到之外,也能帮助你实践训练的「功能性」意义。
举例来说,伏地挺身属于「推」的动作模式,也是一个核心参与度非常高的训练动作。在双手撑地,上半身往地板趴,最后再将身体用力推起的过程中,若身体要能不塌腰、保持平直,则需要核心肌群来帮助身体保持稳定。这样的动作,便需要大量的核心参与,完全是利用自己的身体控制来完成动作。

相反的,如下图的胸推机器(Chest press),虽然也是要将重量往前推,但核心参与的部分就较少,因为身体大部分皆有机器在支撑着,虽然更可以专注在胸部肌群的锻鍊上,但对于核心肌群的训练就偏少。

我们希望所有练习,都能让你带出健身房活用到日常生活当中;而在真实世界裡,本来就不会有机器轨道引导我们的身体做出动作,我们必须自行控制身体来完成,也因此在挑选训练动作时,建议找「核心参与度」高的动作,多多练习。
在肌力训练当中,我们要练习的是身体能够做出各式动作的功能性能力,让身材好看的同时,身体也同样「好用」,除此之外,我们还希望能兼顾训练的效率,在相同时间之内,刺激最多肌肉群,达成最好效果。只要能掌握这三项原则,多挑选「多关节」、「着重大肌群」、「核心参与高」的动作类型,就能同时带给你上述这些好处!
• 本文摘自采实文化,珍珍教练(施怡如)着
《珍珍教练的40+50+60+增肌慢老重训课》一书。
本书简介
珍珍教练从北一女中、台大工商管理系毕业后,进入顶尖外商公司工作。和很多人一样,开始健身单纯是想减肥练体态,没想到练着练着发现重训对健康至关重要,于是转职成为专职的健身教练,希望用她所学,帮助更多人改变人生。
开始大力鼓励熟龄世代必须练重训,是因为阿公带来的震撼教育。当她看到阿公手上端着一盘吉野家套餐却行走吃力时,意识到这个「重量」竟会让人感到艰难;看到阿公无法单脚脱鞋,才发现撑住自己身体重量,并非理所当然。而这一切,都和「肌力不足」有关!
透过这本书,暖心的珍珍教练写出学生的改变故事,完整拆解健身成功的公式,让每个人都能得到适合的健身方针与鼓励,即使第一次训练也能立即上手,打造肌力、改善体态、乐活通通达成!
本书特色
1、打造肌力、改善体态:本书提出的训练方法,不仅可以延缓肌力流失,也能让姿态、体态更好,兼具增强肌力、修身显瘦的效果。
2、人人都可以做的训练:不管几岁、有无运动习惯、重训经验,或是想要瘦身、改善身体状况,这本书都能陪伴你、带领你从零开始。
3、深入人心的桉例分享:教学经验丰富的珍珍教练,带领过不同年龄层的学生,深知在训练过程中会遇到的挫折与转变,透过她的真实记录,希望让大家知道:只要开始,就能感受到身体的回馈!
更多《珍珍教练的40+50+60+增肌慢老重训课》资讯 请点此

责任编辑/David